膾炙人口的莎翁名劇Macbeth(馬克白),透視人性的陰暗、慾望、野心、無知。
看似尋常的弒君事件,莎士比亞巧妙地用幾個預言貫穿起來。
勇將Macbeth戰勝歸來,遇上三女巫,預示他將成為蘇格蘭王,但他同僚的兒子也會作王。吊詭的預言點燃起他的野心,也讓他惶恐不安。
預言的實現,還有待一個悍妻推波助瀾。Macbeth猶豫不定的時候,太太説他太慈心(“toofull o’th’milk of human kindness”) ,向他發狠話: 換轉是我,我會不顧一切,就是啜著我奶頭的嬰兒,也會把孩子扯出來扔出去。堂堂男子漢,怎敵得過老婆的挑釁?
莎翁的偉大,在於不讓Macbeth淪為宮廷鬥爭的肥皂劇。悲劇的主角自知邪惡,他刺殺的是善政的君主,是他的親戚,也謙和待他,作客他家不虞有詐。而他殺人於睡夢而非沙場,更是pure evil了。
Macbeth事前的掙扎與事後的罪咎,贏得讀者一絲同情。他斬斷遇害者的睡夢,自己也從此惴惴不安,無睡無夢。Lady Macbeth雖是心狠,也因此患上夢遊病。她同樣不得安寧,不停洗手也除不掉血腥味(“Here’s the smell of blood still – all the perfumes of Arabia will not sweeten this little hand.”) 。
既是這樣,為何不就此罷手,求個心安?登上王位的Macbeth再不是求良心所安,而是心繫寶座的穩固了。後期的Macbeth更是獨行獨斷,妻子慫恿的角色消失了。
Macbeth受恐懼百般折磨,乞求天命指引護衛。神靈著他小心一個人(Macduff),卻又說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能殺他。他心想Macduff畢竟是女人所生,不能威脅他了,但他仍不放心,再求一個保證。神靈指示除非海邊的樹木走到山崗上,否則無人可以戰勝他。
此時Macbeth感到如有神助,再無所懼,比前更兇殘,大開殺戒!他却不知天意難違,終究死於Macduff手下。
究竟是命運弄人?還是自我戕害?是那一刻他回不了頭(point of no return)?
也許是這樣的:
有一天
私慾來了
牽引
誘惑
珠胎暗結
生出罪來
罪長大了
死亡也來了*
似曾相識吧?這不就是很多人走過的路徑嗎?
*参雅各書1: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