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的心

叢聲
兒子不論去哪裏,手裏都會拿一本書。吃飯的時候,他也要看書,常常因此和姐姐爭鬧。姐姐認為吃飯時應該認真吃飯,和家人說說話,看書對他人不禮貌也影響消化。而兒子認為看書是他的事,而且他特別享受邊吃飯邊看書。這不,今天早餐,二人又起沖突,姐姐把弟弟手上的書拿到另一個房間,弟弟非常不開心。一旁的妹妹跑過去問姐姐:「你把他的書拿走了嗎?」妹妹的問話,無論用詞還是語氣都像一個中立國,聽不出她到底是責怪姐姐拿走哥哥的書,還是贊同姐姐的做法,誰都不想得罪。而姐姐和弟弟起沖突,各自堅持各自的道理,都認為自己是對的。

突然聯想到當下的俄烏之戰。針對俄羅斯軍隊對烏克蘭進行的軍事行動,3月2號聯合國進行了投票,193個成員國有181個參加了投票。其中141個支持譴責莫斯科的決議案,5個成員國反對,35個成員國棄權。棄權意味著保持中立。處於戰爭的雙方以及他們各自的支持者都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方。

卡耐基 的代表作之一《人性的弱點》中有一句話:人的天性之一,就是不會接受別人的批評,總是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,喜歡找各種各樣的借口為自己辯解。 卡耐基講了幾個故事,其中一個是20世紀30年代紐約的一個暴徒克勞雷,這個殺人如麻的罪犯在他的公開信中如此說道:「我衣服的裏面,是一顆疲憊的心,是仁慈的、不願意傷害任何人的心。」其他幾個故事如出一轍,那些罪犯都認為自己是非常善良的人,對他們的行為都有一番解釋,之所以做出某些行為(罪行)是因為這個社會/他人的不是,而他們自己則是為了自衛。

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?我們不也是如此?常常把問題歸咎於他人,夫妻吵架時,弟兄姐妹不合時,同事之間出現矛盾時,教會領袖各執己見時。那些入侵別國的一國之首,他們在實施軍事行動時也有一番言論,宣稱自己是正義之師,是為了保家衛國,之所以有所行動也是因為他國先對本國進行了挑釁。反正這一切都是別人的錯,自己則是持守正義的那一方。

《箴言》21章第二節說道:「人所行的,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;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。」(新標點和合本)這是我最近和孩子們讀經時讀到的一節經文,英文ESV版如此說:"Every way of a man is right in his own eyes, but the Lord weighs the heart. "這裏說的是every way of a man,人所行的一切事。也就是說人認為自己說的每一句話、做的每一件事在自己的眼裏都是對的。有時候,我和我家弟兄起爭執的時候,聖靈也會提醒自己,我們都不完全,我們的見識、知識、膽識、智識等等都是非常有限的,真的不能認為自己就是對的。然而, 自己還是忍不住堅持己見,即便後來向對方道歉,也似乎只是為了緩和氣氛,擔心破壞了關系。真正能認識到自己的膚淺與錯誤嗎?好難啊,是吧?經文的後半部分說到「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。」英文weighing the heart這個概念源自埃及。埃及人相信一個人死後,神明會把這個人的心放在稱上,另一端是真理之羽Feather of Truth。如果心臟比羽毛輕,這個人就被允許進入來世。以色列人大概是離開埃及的時候把這個概念也帶走了,耶和華取代了埃及的神明,耶和華才是人心的真審判者。

中文成語「人心如秤」,意即人心象秤一樣,比喻人的心裏都有辨別是非、衡量優劣的標準。然而,如果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標準去衡量,那就回到了人人都看自己為正的這樣一個狀況。如果人的心裏沒有耶和華神,沒有一個終極的真理和唯一的標準,那就會人人都自以為正。人自以為正,自己有一套標準,每個人都對真理有自己的解釋,這樣的認知是後現代主義的態度,它排斥的是絕對真理。當人排斥唯一的上帝時,就是把自己看為神,看為王,就可以任意而行,將不義看成是正義。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進入21世紀,科技前所未有的發達,人心卻仍停留在蒙昧時代。高舉自由之旗,卻打壓人的基本權利,被囚的囚,被封的封!高舉正義之旗,卻犯下滔天罪行,蒼生塗炭,山河破碎!

回到《箴言》21章第一節:「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,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。」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灌溉系統,農夫用「隴溝」把河流中的水引到田間。所以,隴溝的水是隨著農夫的意思而流轉,為的是滋潤田地,而非帶去破壞。王的心若是願意交給神,如同隴溝的水一樣隨神的意思而流轉,帶來的一定是祝福,而非破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