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命更新之情緒篇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蔡蔭強

拿俄米的哀傷

得 1:1 當士師秉政的時候,國中遭遇饑荒。在猶大、伯利恆,有一個人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。
得 1:3 後來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,剩下婦人和他兩個兒子。
得 1:5 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,剩下拿俄米,沒有丈夫,也沒有兒子。
得 1:6 他就與兩個兒婦起身,要從摩押地歸回;因為他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,賜糧食與他們。….
得 1:12 我女兒們哪,回去吧!我年紀老邁,不能再有丈夫;…..
得 1:13 你們豈能…不嫁別人呢?我女兒們哪,不要這樣。我為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,因為耶和華伸手攻擊我。」
得 1:16 路得說:「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。你往那裡去,我也往那裡去;你在那裡住宿,我也在那裡住宿;你的國就是我的國,你的神就是我的神。
得 1:19 於是二人同行,來到伯利恆。他們到了伯利恆,合城的人就都驚訝。婦女們說:「這是拿俄米麼?」
得 1:20 拿俄米對他們說:「不要叫我拿俄米(就是甜的意思),要叫我瑪拉(就是苦的意思),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。
得 1:21 我滿滿的出去,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。耶和華降禍與我,全能者使我受苦。既是這樣,你們為何還叫我拿俄米呢?」(得1: 1, 3, 5-6, 12-13, 16, 19-21)

這事件發生在士師時代後期,可以說是無政府狀態的時代,治安混亂。加上有饑荒,以利米勒便帶著全家「移民」到摩押地去,相信他們離開時,是相當豐富的(21節)。可惜這家遭遇不幸,拿俄米失去了丈夫,後來連兩個兒子也失去了,只剩下三個女人,無依無靠。

拿俄米接二連三的失去至愛的親人,並且失去生活的倚靠,她的反應是什麼呢?

1. 她非常痛苦,失去至親,也由豐富變成貧窮。這是很大的損失。

2. 她可能心存怨憤,將痛苦歸咎神,埋怨神。20~21節中,她多次說全能者使她受大苦 全能者降禍與她。這是最常見的埋怨。(當我們面對苦痛的人,當留意這不是理性的問題,是情緒的問題,我們只需要表同情。)

3. 她情緒混亂及抑鬱,想到前路茫茫,便勸兒媳們離開自己改嫁,這好像是說不想拖累她們,相信她感覺內咎。她這樣做,是叫自己更無依無靠,也把自己孤立起來。哀傷的人常常會有這種拖累人的內疚感,也不想別人關心自己,但這樣孤立自己更陷入痛苦。

4. 當別人看見她的慘情,大大驚訝時,她叫人不要叫她拿俄米(甜的意思),要叫她瑪拉(苦的意思)。損失嚴重的人常常跌進絕望和極度的自我否定中,她自怨命苦,認為她的人生不再有甘甜,只有痛苦。

如何面對哀傷

1. 在最初的階段,我們要鼓勵哀傷的人哭出來,這有很大幫助。面對傷痛其中很重要的,是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傷痛情緒,承認自己真的很痛,千萬不要否認和拒絕傷痛,要感受自己的傷痛,因為無論肉體的痛或心靈的痛,都是我們求生的機制。 但很多人都以其他方法去逃避,結果使傷痛內傳,化為抑鬱。這有如中醫所說的外感傳裡(由簡單的外感變成嚴重,甚至是肺炎),結果感冒複雜化及延長久遠。

2. 接著是了解自己真正的傷痛是什麼?心理學家稱為自己的情緒命名。

人在人生中遭遇打擊和損失,真正的痛是什麼?
  • 失去工作:失去生活的倚靠,也可能失去個人價值感和自尊。
  • 損失財富:失去安全感和失去面子,因為人容易以財富定個人的價值。
  • 失戀:失去所愛的,生活變得孤單,也失去自尊,因為容易感到自卑和不及人。
  • 失去健康:失去安全感,也失去生命的把握,怕在生活上要被人照顧,也失去自尊和自信。
  • 失敗:覺得自己無能,自我價值被質疑,人生沒有意義。
  • 失去完整的家庭及與所愛的人生離死別:失去感情和生活的倚靠,失去幸福感。對很多人來說,這也是很難接受自己是離婚或單親的人。
  • 失望:對前途失去把握和掌控等,例如:因孩子不能考入名校而失望。

當然還有很多的「失去」,每個人都的反應不同,以上不能盡錄。

請留意,這些失落的感覺不單是實際生活的問題,例如失去生活的倚靠,孤單的生活等,更大的傷痛是靈性的。從以上的例子,全部都牽涉對自己生存的意義和價值產生懷疑,也失去自尊和自信,及對人生失去盼望。原因是人賴以生存的整個支持系統都失去了,以至恐怕全個人都要倒下去了。

3. 面對哀傷

  • 人的傷痛其實是反映人的價值觀和所重視的事物,這是無可厚非的。但人很容易被人的思想陷阱和思想規條所支配(請參堂上筆記),以至人的世界是扭曲了的。例如: 當我們對所擁有的過度依附時,所受的創傷便會更難忍受。或是我們對別人的欣賞過份重視,便很會變成「容易受傷的人」。

  • 這些失落提醒信徒,人生和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會衰殘。有人說,人越年老,便越感覺到不停地失去。例如健康會失去,俗語說: 年紀大機器壞。很多人告訴我們退休帶來一個很大的失落和適應。還有自己至愛的人也會離開而變得孤單和失落。「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會過去,唯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。」(約壹2: 17) 這提醒我們人生不是永恆的,但人卻活得好像是永恆的。
  • 我們大多以自己的角色作為身份,例如父母、職業、學歷、成就、地位、擁有、別人眼中的自己等。我們常常提醒自己和別人這些身份,怕別人不知道,也用這些來抬高自己的自我形象,但這些都是「假我」(第二課第4頁筆記)。人慣常以這些來衡量自己的價值、安全感、自信、自尊、人生意義,這些是虛浮的,並且其結果是它們取代了神,使人離開神越來越遠,離開我們生存的根源。我們需要屬靈的醒覺,自己真正的存在身份是神的兒女。人真正的價值和人生意義是在耶穌基督裡,真正的自尊和自信是在神的愛裡。這些損失叫人反樸歸真,回到神的懷抱裡。
  • 雖然哀傷的人很難安靜,但其實真正幫助他們的,是安竭的禱告。筆者試過幫助不少弟兄姊妹做心靈讀經。當神的話觸摸他們心靈時,他們都放聲大哭,因為他們的靈性醒覺了。(請重溫第五課的安竭禱告筆記) 所以,信徒需要在平常多操練安竭禱告,在有打擊時,也較容易面對,聖靈也較容易向信徒說安慰的話。
  • 再看拿俄米,她並不孤單,有她的兒媳婦堅定地與她同行。患難見真情,傷痛的人必須禁戒孤立自己,開放給一些在旁的有心人。另外,拿俄米以為自己什麼盼望都沒有,但路得記可以看見神的手在工作,當路得生孩子的時候,婦人們對拿俄米說:「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!因為今日沒有撇下你,使你無至近的親屬。願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聲。他必提起你的精神,奉養你的老,因為是愛慕你的那兒婦所生的。有這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!」(得 4:14~15) 信徒的盼望在乎神,我們要有信心,神必與傷痛的人同行,給他們盼望和足夠的恩典。

Josh Stobbard